本帖最后由 Viwen.Go 于 2018-2-6 13:05 编辑
新房入住,加拿大生活点点滴滴琐碎记录…… 从208年12月8日签字收房,随后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打扫和收拾。在这期间,才终于慢慢的体会到了,加拿大和中国的截然不同之处。完全迥异的两个国度,两种生活方式。 入住准备 首先,这里的水、电、燃气都是已经开通的,所以入住之前,你需要自己挨个打电话开通,打电话需要提供你的ID卡,姓名,或者护照号码,家庭住址,邮编,然后还要提供一下你具体的签字日期。这样,从这个日期开始,之后的账单就归你了。 然后要联系市政部门,根据他们的要求申请,之后他们会给你投放一灰一蓝两个垃圾桶。一个是可回收的,一个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要分类扔,回收的部门每周会定期上门清理,然后他们会给你一个分类单,告诉你什么东西算可回收的,什么东西算不可回收的。 买家具 这边买家具,我逛了很多家具店,价格相差也很多,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我们都选择了中等偏上一些的家具。但是开始送货的时候才发现很多问题。首先,这边家具不像中国,随时要,随时送。这边送货要收费,安装要收费。而且一般想送的时候都要好久才会有货。我11月份买的床,有两个在12月份的时候可以送货,另一个孩子的床要到2018年的3月中旬才有货。其次,这边在同一个店买几件家具,当送货的时候,可能分三次,分五次送来。当然,由于他们的原因,运费你只需要付一次即可。最后,安装家具的过程中。你要赶紧确认少了什么,少了多少个,然后写Email给他们,得到答复后还要填一个他们发给你的表格,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期,我的电视柜少了一包螺丝,我足足等了一个月才收到,在这期间,由于是圣诞节,于是我自己找了很多店才找到相同的,买好后去他们家具店凭小票报销,当然你也别想多报销钱,他们会按照你购买的数量和金额支付给你的。 买电器 这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电器城。买电器也是家具店或者超市,当然,这里其实并不需要买什么太多电器,比如冰箱、洗衣机、干衣机、电烤箱、微波炉都是买房时的标配已经有了。我在costco买了电视,在best buy买了电脑,在买家具的地方买了落地灯,在canadian tire买了电热水壶,仅此而已。 教育 很多人都说,这边上学很轻松,孩子们什么都不学,在加拿大五、六年级学的东西,不及在中国二年级的。 我承认这些都对。这边五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九九乘法表,还有很多人一头雾水,学不会。但是这边的孩子们绝不落后,他们课余生活丰富,阅读量巨大,丰富的运动和动手能力,给他们奠定了更好的成长基础。 比如每周的二、三、六,都有冰场在指定时间免费开放,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滑冰。这边孩子喜欢冰壶、橄榄球、冰球、篮球……这边图书馆免费开放,还不定期准备活动和礼物;这边的博物馆、科技馆不定期免费开放,接待各个年龄的人去参观;这边一年四季都有恒温泳池、健身房,不是国内那种以盈利为目的的…… 各种丰富的业余生活不胜枚举。不像国内的提高班一样,用繁重的课业压力和补习手段压垮你,而且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放飞天性!
出行 一句话形容:没有车寸步难行! 这边一家两辆车,三辆车很普遍的。 生活用品 这边有太多的选择,家具日用品非常齐全,也非常顺手。一元店非常多,能够买到很多瓶瓶罐罐放在橱柜里。日常的锅碗瓢盆在超市都能搞定,收纳产品非常多,使家里到处都看起来非常的整齐。 当我们开始生活时,新房有很多地方陆续出现了问题,这里真要强调一下大型开发商的好处,一个Email,转天维修的人就会如约上门,随叫随到,而且即使你每天报修,他们都会上门服务,不厌其烦。 一天早上,我们的暖气报警了,提示我们,在之前的两个小时内,我们的温度下降了2.5度。由于是自己的锅炉,我们有点不知所措,赶紧通知了开发商,他们联系了负责暖风的公司,15分钟就来了维修员,检查了一切物品后,为我们重新设定了一下设置,然后发现,由于我在装修地下室,可能尘土比较多,所以新风系统中的过滤网虽然才换了一个月可是已经非常的黄了。于是更换了新的。随即暖气一切正常了。照此,在之后,又一次发生暖气报警降温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从容不迫的到地下室更换了新的过滤网,暖气随即恢复温度。 连厨房的抽油烟机都要买过滤网。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煎炒烹炸,这边敞开式厨房,油烟机的过滤网两天就要滴油了。
变更地址 由于之前没有地址,所以登录时的枫叶卡,健康卡,以及后来的银行账单等等,都寄到了朋友处,现在自己有地址了,所以第一时间把想到的能变更的地址都变成了自己新家的。 变更之后,很多东西都寄到了家里,每次打开信箱都有几十封信,完全看不懂,每次都得求朋友帮忙。 日常生活方面 家里琐事多得完全想象不到。新风系统的PM过滤网需要两个月更换一次,由于我家是新房,灰尘比较大,所以一个月就要更换一次。 新风系统还有个过滤的什么东西,我至今不懂,但是直到一个季度左右需要刷一次里面的海绵过滤芯。 自己烧暖气,所以时刻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市政有垃圾分类,会给一灰一蓝两个垃圾桶,扔垃圾的时候要分好类。垃圾回收的时间也不同,到了该哪个颜色回收的时候,头一天晚上要把垃圾箱推出去,否则垃圾清运车是不给处理的。 买的饮料瓶,啤酒瓶都是要去退瓶的。存到很多的时候,集中去一个地方统一回收,会退回来一部分钱,当然,这部分钱在你买的时候已经交过了,就是所谓的押金。你也可以不退,比如带出去的矿泉水瓶随手扔掉,不退就是了。 房屋水、电、燃气费,定期会收到账单,然后直接在网上支付就可以了。 地税,可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开支。一般一套town house,地税一年差不多要2500-3000刀。我家的独立house一年要5000刀。一般会在2,3月份的时候收到确认信,好像每年都在涨价,如果无异议,大概6,7月份的时候就要支付了。另外,如果地下室完成了装修,小院完成装了deck、fence或者草坪,都是要增加地税的。 如果你不小心违章了,还会收到SGI给你寄来的罚单,记得要按时缴费。 另外就是新房会有1-10年不等的warranty,如果房子一旦出现一点问题,就立刻要给开发商的售后发Email,让他们来上门维修。这项权利不用就会过期作废。我家厨房的水龙头松动了三次,一个门上的合页松动了一次,大理石有颜色无法去除,这些都是一个邮件他们就上门了,非常方便。 看病、买药及约见家庭医生 在我们还没有收到健康卡的时候,也没有家庭医生,但是孩子发烧了,于是去了superstore里面的诊所,进去挂号、排队,等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才见到了一位医生,简单问了问孩子情况,照例检查了一下,告诉我们不要紧,回家多喝点水,做点退烧处理就好了,也不给开药。 在加拿大,退烧类的类似国内的美林和泰诺,随便就可以买到;治疗感冒的一些药物也随便可以购买,唯独对于消炎类的药物,全部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出处方,凭借处方才能购买。 等我们拿到健康卡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我们约到了她的家庭医生,非常细心、周到的一位年轻医生,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不会因为人多,等候时间长而匆匆应对,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全部耐心又细致的为你讲解。我们给孩子验了个血,也不需要花钱,验血结果三天后直接转给医生,如果没有问题,医生就不会给你打电话。如果以后有什么不舒服的问题,直接联系你的家庭医生就可以直接来看病了。出示健康卡,看病全部免费的。 铲雪、剪草和卫生清洁 这边虽然也有像中国一样的保洁公司来打扫卫生,收拾房子,但是价格可真的不便宜。所以一般一台吸尘吸,一台蒸地机,自己就搞定了。 前后院的草坪和铲雪,是必须完成的,否则如果有行人因为你家门前没有铲雪而摔倒,你是要负责赔偿的。后院的杂草如果疯长,你也会受到政府的罚单。而fence和deck的制作价格也绝不便宜。 这边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外延都会张灯结彩,还有很多卡通充气人偶,这些看似光鲜漂亮的背后,都需要自己亲手挂上去。经常看到老外架起高高的梯子,一点一点的挂彩灯。由于彩灯的线要跟房檐固定,所以大约30cm左右的距离就要挂一个钩子来固定,然后上来下去的,绕整个房子一周。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某个灯泡不亮了,还要上去修理。很多老外为了节省,当过了节日后,还会全部取下来,待到来年再继续安装上。 汽车维修、保养 在萨省,每年的11月份左右,要将汽车的四季胎换成雪胎,到了转年的3.4月份,又要将雪胎换回四季胎。萨省没有强制的要求,但是换了雪胎以后,在湿滑、冰冻的路面行驶时,明显感到比较平稳,不会出来打滑的感觉。但是好像在阿尔伯塔省,更换雪胎是强制执行的。 汽车日常的维修,一般的小活都自己动手,因为人工费实在很贵,所以造就了这边人强大的动手能力。遇到大型的维修,就直接到修理厂了。修理厂很方便,华人的也有,价格根据车型不同也略有出入。 这边老外家里的车库,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号工具箱,什么工具都可以找到,大到铲雪机、剪草机,还有各种电动工具,小到铁锨、电钻,井然有序的在车库墙壁上码放。 零零散散,想到了这么多,就暂时写了这么多,慢慢再来补充。比起在中国,装修后就入住了,收水电煤气费的等上门就好,这边真的完全都需要自己更换,自己动手,自己修理,自己付款……什么都是自己来。这边的生活绝对不是享受,而是创造。 我会陆续记录加拿大生活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