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天没来,主要是趁小孩没开学前,全家实现了一次斯德哥尔摩旅游,旅途感触很多,详情慢慢讲。 现在先简单说说自己家办卡,买车,银行开户,接固网,办手机卡,交水电费,剪草坪,买二手等等安家琐事,虽然都是琐事,但对于新移民,都是头疼的大事,讲出来分享给后来的朋友,也算是经验教训。首先是一切的根本,办卡。不少事情的悲剧,就是由于语言不通,情报不确,碰完所有的钉子绕完所有的弯路,才事后明白。 这里,确实不得不问候一下一些不得力的中介人士。他们最主要的共同问题就是不坦诚,许多问题明明自己也不清楚,但只要收了中介费,就不敢承认自己也有不清楚的地方,不肯站在客户立场上共同研究症结去解决问题,而是拖延搪塞,文过饰非,也就是说这些不得力的中介不但没有成为客户和拉脱维亚售房卖家及拉脱维亚官方之间的桥梁,反而常常成为各方面之间的阻碍,那有意无意的文过饰非,往往给各方面造成严重的误解,很多客户的困境其实源出于此。 以过来人和后半段DIY办卡的经历,我觉得需要澄清的是,拉脱维亚购房给居留卡这件事,分为两件事,一者是购房,二者是所购房产达标过户完税后,向拉脱维亚移民局申请居住卡。 注意,这两件事的主体都是主申人本人,原房主对的是你个人,拉脱维亚官方对的也是你个人。 那么,中介就是多余的,没用? 然乎不然。 中国人去拉脱维亚买房的最主要的实际障碍,是拉脱维亚并未开放对中国护照的旅游签证。中国的主申人无法预先去拉脱维亚看房和了解房屋的抵押情况。这样形成一个怪圈,就是如果不预先定下房子付定金吧,就不能获得拉脱维亚大使馆的C类商务签证亲自去拉脱维亚看房和签约;而不去看房就凭中介的介绍,就草签付定金,又类似隔山买牛,种种问题由此而生。 反过来,拉脱维亚在给中国护照发C类签证上的谨慎和“刁难”,恐怕又不是拉脱维亚自家的不友好,而是拉脱维亚入欧盟和申根之后,由于欧盟整体取消海关边检,为防华人非法滞留在欧洲,拉脱维亚相应承担的把门责任。 其实,在主申人的职业担保,合法资金来源等方面,拉脱维亚大使馆的审查要求确实有一些波动,但其原因,想来其实反而是由于一些申请人为了怕拒签故意堆砌一些诚信不足自相矛盾的无用文件,画蛇添足,反而增加了拉方对于中国申请人的普遍怀疑。而这种堆砌文件的做法,却往往出于某些中介的误导,说是必须的。。。。。。 在终于办完居住卡,在拉脱维亚定居之后,我才通盘理解了拉脱维亚大使馆/拉脱维亚移民局对于中国人在拉脱维亚购房移民这件事以及相应的资信材料的疑惑。 从拉脱维亚方来说,不易理解,已经在经济蒸蒸日上的中国有着良好收入和职业的一批中国人,为什么要放弃这一切来拉脱维亚,不在乎语言不通,就业渺茫,福利菲薄的风险,一切从头开始?那么在他们看来,或者是中国的穷人在伪造材料,企图从拉脱维亚进门,然后往欧盟其他发达国家跑,黑下来;或者是中国的腐败分子,借购房洗钱,逃避法律追究。而这两种情况都最需要甄别和杜绝。 也就是说,拉脱维亚官方对于利用购房移民这条路来拉脱维亚的中国人,最关注的就是两件事,就是你钱怎么来的?到拉脱维亚后怎么维生? 然而,那些不给力的中介,从来没有把这种官方的疑惑清楚地介绍给申请人,而只是为了拉客户,一方面宣传拉脱维亚门槛低,一方面宣传可以不在拉脱维亚长住,就将其当作欧洲旅行的便利签证,一方面宣传可以把拉脱维亚居住卡身份当跳板。。。。。 这实际上是蛊惑客户用钻空子的思路来参加拉脱维亚购房移民,其实显而易见,除了在购房过户时给拉脱维亚贡献税金之外,并不在拉脱维亚居住,消费,并不参与拉脱维亚的经济生活,就等于花较少的钱买一张欧盟申根长期签证。 况且,还不排除人家怀疑有准备利用C签,脱签黑起来的个别人。 把政策用到尽,这份精明,以为老外永远看不出来? 其实,拉脱维亚购房移民这件事,即使今天已经开始执行新政,门槛暴涨,但以我们在拉脱维亚实际生活的体验,仍然是物有所值的。30万欧元的房产,在拉脱维亚是尤尔马拉海滨那样非常高大上的高端物业;然而对于中国北上深广有移民计划的中产者,私有者,折合250—300万人民币,买到欧洲成熟地段的独栋别墅,附赠身份,并不算昂贵。较之50万USD的EB5,无论从审批时间和成功概率上,都另有吸引力。 但问题是中国的移民中介,包括公司化的大中介和小私人中介,在操作拉脱维亚购房移民这条路径时,都搞错了客户对象。 也就是本人一年多以前的老帖子所说,“欧洲穷国”拉脱维亚不适合“中国穷人”。 以我们已经在拉脱维亚生活过一段时间,较比融入当地生活,以及开车探访了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城市和村镇的感触,其实如果像在北京有两三套房子,能兑出300万人民币现金的中年中产家庭,又有移民的成熟思想准备者,拉脱维亚的生活其实仍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冷静想比起美加新澳各种项目,具体遭遇的万般不确定,拉脱维亚购房获得身份,其实倒是简洁明确,一步到位。 拉脱维亚新政之后,中国“穷人”砸锅卖铁搭上进欧盟的廉价车票的机会已经不存在,早期来拉脱维亚的国人已经到了换卡的时期,来拉脱维亚后的遭遇,小马过河,各人也应该各有打算。投机化的拉脱维亚移民和投机化的中介时代,恐怕会结束了。 但同时,拉脱维亚的真实面貌,也已经不像一两年前,对国人准移民就像云里雾里那样难以捉摸,到底“拉脱维亚真是破”还是“拉脱维亚空气好”,到拉脱维亚有没有打工挣钱的机会,在拉脱维亚怎么维持生计,甚至在拉脱维亚到底靠何种语言过日子,这些问题也比较有实践答案了。
|